数据集
已选择的筛选:
规划署
全部 17 项结果
排序:
香港土地用途(统计数据)
规划署「香港土地用途」数据根据该更新的卫星图像、规划署内部调查所得的资料,以及各政府部门的其他相关数据制作而成。由于部分土地用途分类的定义和方法不时更新,所以年内的数字未必能与往年直接比较。
CSV
小规划统计区及单元区的界线
规划署全港在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统计分为多个小规划统计区,以供进行城市规划。小规划统计区一方面在2021年人口普查中再分为多个单元区(但位于市区及乡郊地区的小规划统计区在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2011年人口普查、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及2001年人口普查中分别再分为多个街段统计区或村落统计区)。另一方面,这些小规划统计区又分别隶属于52个次规划统计区(在2001年人口普查中只有51个次规划统计区),而这些次规划统计区又分别隶属于九个总规划统计区。每一个小规划统计区均以独有的三位数字代表。首位数字代表所属总规划统计区的编号,而首两位数字则代表所属次规划统计区的编号。
在转换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统计的小规划统计区及单元区界线或街段/村落统计区界线时,已参考由地政总署测绘处绘制的各种不同比例的地形图。由于这些地图中的地貌资料可能会不时更新,小规划统计区及单元区界线或街段/村落统计区界线未必与最新的情况一致。用户有责任自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并且建议在使用该等数据前加以核实。
多种格式的数据集可于API中下载。
API提供API
三维实景模型
规划署规划署为部分香港岛及九龙半岛准备了一个三维实景模型。
香港岛(部分)及九龙半岛(部分)的三维实景模型是分別利用于2017年3月及2018年3月所拍摄的航空照片制作出来的。
索引图及CSV档案的内容可参考[这裡](https://www.pland.gov.hk/pland_en/info_serv/3D_models/Remarks_for_the_3D_Photo-realistic_Model.pdf)
九龙半岛资料的元数据档案可参考[这里](https://www.pland.gov.hk/pland_tc/info_serv/3D_models/Metadata/KLN_metadata.zip)
多种格式的数据集可于API中下载。
免责声明
规划署在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只供参考之用。虽然规划署已尽力确保这个网站上的数据准确无误,但并没有对该等数据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或在任何特定情况下使用的合适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隐含的保证或陈述。
对于因或就本网站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规划署并不承担责任。如有需要,使用本网站的数据时应先征询独立法律意见。规划署保留权利,可随时运用其绝对酌情决定权,删除、停载或修改本网站所载的所有数据,而无须给予任何理由,亦无须事先通知。使用者有责任自行评估本网站所载的一切数据。在任何情况下,规划署无须因任何人士使用或不能使用有关数据而遭受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利润损失、业务受干扰和资料流失)负上任何责任。
規劃署沒有承諾提供数据的任何最新版本,並保留隨時暫時停載数据的權利。
数据下载速度取决于当前网络环境。
APICESIUM3DTILESJSONOBJOSGB提供API
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情况
规划署规划署于2019年11月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可行性研究》(下称《棕地研究》),其主要工作是全面掌握研究期间新界各处棕地的整体情况(包括整体分布、面积、特征及经济用途等)。根据实地调查,《棕地研究》在新界识别出合共1 414公顷有作业营运的棕地,以及另外大约165公顷没有作业营运的棕地。
公开数据为根据《棕地研究》的详细结果显示棕地地理分布状况的地图。
棕地地理分布状况未必与最新的情况一致。本网站显示棕地的整体范围,而非个别棕地的边界。本网站所提供的地图资料仅供一般参考,并不能作识别个别场地之用。
多种格式的数据集可于API中下载。
API提供API
以2021年为基础年期的全港人口及就业数据矩阵
规划署###一般备注:###
全港人口及就业数据矩阵(下称「数据矩阵」)由规划署编制,并定期更新,以配合根据人口普查而更新的人口推算。「数据矩阵」提供全港人口及就业分布未来年份的推算数据,供与发展或服务规划相关的政府部门及持份者作参考之用。
以2021年为基础年期的全港人口及就业数据矩阵(下称「2021基年数据矩阵」)于二零二四年完成,采用政府统计处于二零二三年八月公布的全港人口推算作为规限总数。这套「数据矩阵」包括基年(即二零二一年)就人口及就业职位的估算数字,以及未来的两个年份(即二零二六年和二零三一年)的推算数字,并按18个区议会分区及五个次区域划分有关的人口及就业职位(见[图一](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1.pdf)及[图二](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2.pdf))。
「2021基年数据矩阵」编制时采用的假设考虑了未来全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增长,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半政府机构及私营界别的已规划及已知最新的发展计划。日后,发展计划的假设或会与编制时有所不同。
###特别备注:###
***人 口 的 涵 盖 范 围***
「2021基年数据矩阵」中的人口是指陆上「居港人口」。「居港人口」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外籍家庭佣工亦已计算在内。
(a) 「常住居民」指两类人士:(i)在统计时点之前的6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3个月,又或在统计时点之后的6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3个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论在统计时点他们是否身在香港;及(ii)在统计时点身在香港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
(b) 对于不是「常住居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如他们在统计时点之前的6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1个月但少于3个月,又或在统计时点之后的6个月内,在港逗留最少1个月但少于3个月,不论在统计时点他们是否身在香港,会被界定为「流动居民」。
人口的地区分布通常以居住地点为基础,因此某一个地区的人口数目即是在该地区居住的人数。
***就业人数的涵盖范围***
就业职位是指在港的机构单位的全职或兼职职位总数,包括在职东主、自雇人士、临时雇员所担任的职位和外籍家庭佣工,但不包括在香港以外的机构单位的职位。
就业职位按所持有的职位数目计算,因此持有超过一个职位的人士会分开计算。不过,职位空缺则不会计算在内。
就业职位的地区分布通常以工作地点为基础,因此某一个地区的就业职位即是在该地区的职位数目。
***地 理 分 界 系 统***
这套「2021基年数据矩阵」所按的地理分界系统,是以两个层面列出人口及就业职位分布的估算和推算,分别为区议会分区和次区域。
***区议会分区[1]***
在区议会分区的层面,数据以18个区议会分区为界线来划分(见[图一](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1.pdf)),方便撷取以区议会划分的人口及就业数据,以供土地用途及公共设施规划之用。
[1] 河套地区现时未被划入区议会分区,但在本数据矩阵被纳入元朗区计算。
***次区域***
整个香港亦可分为都会区、新界西北、新界东北、新界东南和新界西南五个次区域(见[图二](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2.pdf))。
多种格式的数据集可于API中下载。
###免责声明###
***「2021基年数据矩阵」是根据许多详细的假设而编制的。当这些假设有任何变更时,所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尽管规划署编制「2021基年数据矩阵」时,已尽量采用当时可能得到的最佳假设和数据源,但参考当中数据的人士必须决定有关数据是否适合作某一目的或用途。对于使用数据而造成的任何后果,政府概不负责。***
API提供API
二零二一年跨界旅运统计调查
规划署统计调查报告书「北往南来2021」阐述二零二一年跨界旅运统计调查的结果,而统计表则载列二零二一年及以往统计调查的详细统计资料。
多种格式的数据集可于API中下载。
APICSV提供API
香港景观特色图 (于2005年完成)
规划署规划署在2005年完成一项名为「香港具景观价值地点研究」的顾问研究,当中顾问准备了一份覆盖全港,并包含全面现有景观资源资料的「香港景观特色图」。在图上,香港会根据各类景观特色的差异,被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景观。
数据集可于API中下载。
API提供API
显示第 1 - 12 项结果,共 17 项
对不起,没有找到结果
请尝试优化搜寻条件。
遇到了一个错误
请刷新页面并重试。
读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