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 2024.07.25
由2024年7月25日起,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前效率促進辦公室的數據集已由數字政策辦公室提供,部份數據集的數據資源網址及相關數據字典等將會有所變更,詳情請參閱相關數據集的數據集通告。

數據集

已選擇的篩選:
規劃署
全部 17 項結果
排序:

香港土地用途(統計數據)

規劃署
「香港土地用途」數據根據該更新的衛星圖像、規劃署內部調查所得的資料,以及各政府部門的其他相關資料製作而成。由於部分土地用途分類的定義和方法不時更新,所以年內的數字未必能與往年直接比較。

小規劃統計區及單元區的界線

規劃署
全港在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分為多個小規劃統計區,以供進行城市規劃。小規劃統計區一方面在2021年人口普查中再分為多個單元區(但位於市區及鄉郊地區的小規劃統計區在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2011年人口普查、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及2001年人口普查中分別再分為多個街段統計區或村落統計區)。另一方面,這些小規劃統計區又分別隷屬於52個次規劃統計區(在2001年人口普查中只有51個次規劃統計區),而這些次規劃統計區又分別隷屬於九個總規劃統計區。每一個小規劃統計區均以獨有的三位數字代表。首位數字代表所屬總規劃統計區的編號,而首兩位數字則代表所屬次規劃統計區的編號。 在轉換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的小規劃統計區及單元區界線或街段/村落統計區界線時,已參考由地政總署測繪處繪製的各種不同比例的地形圖。由於這些地圖中的地貌資料可能會不時更新,小規劃統計區及單元區界線或街段/村落統計區界線未必與最新的情況一致。使用者有責任自行評估所獲得的數據,並且建議在使用該等資料前加以核實。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土地用途網格

規劃署
香港土地用途是對香港土地用途一個概括的展示。數據根據該更新的衛星圖像、規劃署內部調查所得的資料,以及各政府部門的其他相關資料製作而成 (衞星圖像的拍攝日期和其他測量資料的的拍攝及搜收集日期可在載於相關的數據敘描述檔案找到)。土地用途網格的空間分辨率為10米。土地用途的面積約至最接近的平方公里。數據並非設計作精密分析或計算用途。由於部分土地用途分類的定義和方法不時更新,所以年內的數字未必能與往年直接比較 。 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三維實景模型

規劃署
規劃署為部分香港島及九龍半島準備了一個三維實景模型。 香港島(部分)及九龍半島(部分)的三維實景模型是分別利用於2017年3月及2018年3月所拍攝的航空照片製作出來的。 索引圖及CSV檔案的內容可參考[這裏](https://www.pland.gov.hk/pland_en/info_serv/3D_models/Remarks_for_the_3D_Photo-realistic_Model.pdf) 九龍半島資料的元數據檔案可參考[這裏](https://www.pland.gov.hk/pland_tc/info_serv/3D_models/Metadata/KLN_metadata.zip)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免責聲明 規劃署在本網站所提供的數據只供參考之用。雖然規劃署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的數據準確無誤,但並沒有對該等數據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或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的合適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或陳述。 對於因或就本網站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規劃署並不承擔責任。如有需要,使用本網站的數據時應先徵詢獨立法律意見。規劃署保留權利,可隨時運用其絕對酌情決定權,刪除、停載或修改本網站所載的所有數據,而無須給予任何理由,亦無須事先通知。使用者有責任自行評估本網站所載的一切數據 。在任何情況下,規劃署無須因任何人士使用或不能使用有關數據而遭受損失(包括但不限於利潤損失、業務受干擾和資料流失)負上任何責任。 規劃署沒有承諾提供數據的任何最新版本,並保留隨時暫時停載數據的權利。 數據下載速度取決於當前網絡環境。
APICESIUM3DTILESJSONOBJOSGB提供API

人口分布推算2023-2031

規劃署
人口分布推算 2023-2031 的推算結果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APICSV提供API

以2021年為基礎年期的全港人口及就業數據矩陣

規劃署
###一般備註:### 全港人口及就業數據矩陣(下稱「數據矩陣」)由規劃署編製,並定期更新,以配合根據人口普查而更新的人口推算。「數據矩陣」提供全港人口及就業分布未來年份的推算數據,供與發展或服務規劃相關的政府部門及持份者作參考之用。 以2021年為基礎年期的全港人口及就業數據矩陣(下稱「2021基年數據矩陣」)於二零二四年完成,採用政府統計處於二零二三年八月公布的全港人口推算作為規限總數。這套「數據矩陣」包括基年(即二零二一年)就人口及就業職位的估算數字,以及未來的兩個年份(即二零二六年和二零三一年)的推算數字,並按18個區議會分區及五個次區域劃分有關的人口及就業職位(見[圖一](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1.pdf)及[圖二](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2.pdf))。 「2021基年數據矩陣」編製時採用的假設考慮了未來全港人口、就業結構、經濟增長,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半政府機構及私營界別的已規劃及已知最新的發展計劃。日後,發展計劃的假設或會與編製時有所不同。 ###特別備註:### ***人 口 的 涵 蓋 範 圍*** 「2021基年數據矩陣」中的人口是指陸上「居港人口」。「居港人口」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動居民」,外籍家庭傭工亦已計算在內。 (a) 「常住居民」指兩類人士:(i)在統計時點之前的6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3個月,又或在統計時點之後的6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3個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論在統計時點他們是否身在香港;及(ii)在統計時點身在香港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 (b) 對於不是「常住居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如他們在統計時點之前的6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1個月但少於3個月,又或在統計時點之後的6個月內,在港逗留最少1個月但少於3個月,不論在統計時點他們是否身在香港,會被界定為「流動居民」。 人口的地區分布通常以居住地點為基礎,因此某一個地區的人口數目即是在該地區居住的人數。 ***就業人數的涵蓋範圍*** 就業職位是指在港的機構單位的全職或兼職職位總數,包括在職東主、自僱人士、臨時僱員所擔任的職位和外籍家庭傭工,但不包括在香港以外的機構單位的職位。 就業職位按所持有的職位數目計算,因此持有超過一個職位的人士會分開計算。不過,職位空缺則不會計算在內。 就業職位的地區分布通常以工作地點為基礎,因此某一個地區的就業職位即是在該地區的職位數目。 ***地 理 分 界 系 統*** 這套「2021基年數據矩陣」所按的地理分界系統,是以兩個層面列出人口及就業職位分布的估算和推算,分別為區議會分區和次區域。 ***區議會分區[1]*** 在區議會分區的層面,數據以18個區議會分區為界線來劃分(見[圖一](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1.pdf)),方便擷取以區議會劃分的人口及就業數據,以供土地用途及公共設施規劃之用。 [1] 河套地區現時未被劃入區議會分區,但在本數據矩陣被納入元朗區計算。 ***次區域*** 整個香港亦可分為都會區、新界西北、新界東北、新界東南和新界西南五個次區域(見[圖二](https://www.pland.gov.hk/file/resources/population_data/tpedm/2021/Map_2.pdf))。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免責聲明### ***「2021基年數據矩陣」是根據許多詳細的假設而編製的。當這些假設有任何變更時,所得出的結果可能會截然不同。儘管規劃署編製「2021基年數據矩陣」時,已盡量採用當時可能得到的最佳假設和資料來源,但參考當中數據的人士必須決定有關資料是否適合作某一目的或用途。對於使用資料而造成的任何後果,政府概不負責。***
API提供API

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情況

規劃署
規劃署於2019年11月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可行性研究》(下稱《棕地研究》),其主要工作是全面掌握研究期間新界各處棕地的整體情況(包括整體分布、面積、特徵及經濟用途等)。根據實地調查,《棕地研究》在新界識別出合共1 414公頃有作業營運的棕地,以及另外大約165公頃沒有作業營運的棕地。 公開數據為根據《棕地研究》的詳細結果顯示棕地地理分布狀況的地圖。 棕地地理分布狀況未必與最新的情況一致。本網站顯示棕地的整體範圍,而非個別棕地的邊界。本網站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並不能作識別個別場地之用。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二零二一年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規劃署
統計調查報告書「北往南來2021」闡述二零二一年跨界旅運統計調查的結果,而統計表則載列二零二一年及以往統計調查的詳細統計資料。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APICSV提供API

新市鎮分界

規劃署
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所採用的新市鎮分界 在轉換人口普查/中期人口統計的新市鎮界線時,已參考由地政總署測繪處繪製的各種不同比例的地形圖。由於這些地圖中的地貌資料可能會不時更新,新市鎮的界線未必與最新的情況一致。使用者有責任自行評估所獲得的數據,並且建議在使用該等資料前加以核實。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API提供API

香港景觀特色圖 (於2005年完成)

規劃署
規劃署在2005年完成一項名為「香港具景觀價值地點研究」的顧問研究,當中顧問準備了一份覆蓋全港,並包含全面現有景觀資源資料的「香港景觀特色圖」。在圖上,香港會根據各類景觀特色的差異,被劃分為不同類型的景觀。 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API提供API

地盤總體風環境資料

規劃署
地盤總體風環境資料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APICSVGEOTIFF提供API

二零一七年跨界旅運統計調查

規劃署
統計調查報告書「北往南來2017」闡述二零一七年跨界旅運統計調查的結果,而統計表則載列二零一七年及以往統計調查的詳細統計資料。 多種格式的數據集可於API中下載。
APICSV提供API
顯示第 1 - 12 項結果,共 17

在瀏覽器上存儲數據的權限被禁用,部分功能可能無法正常運作。

為了完整使用網站的功能,請啟用存取權限。